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金融因素如何影响全要素生产率?
  • [摘要]在现有关于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中,金融因素的影响尚未得到深入分析。本文基于中国1990-2016年各地区的动态面板数据,对金融不稳定、金融周期和金融发展等金融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基本结论包括:(1)金融不稳定和TFP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随着金融不稳定程度的上升,全要素生产率会出现下降;(2)金融发展和TFP之间存在显著的正U型关系,只有当金融发展水平越过临界值之后,才会对TFP增长产生促进作用;(3)当金融周期处于繁荣阶段时,金融不稳定对TFP的削弱效应得到增强,而当金融周期处于衰退阶段时,金融不稳定对TFP的削弱效应则会被弱化;(4)在金融繁荣时期,金融发展会放大金融不稳定对TFP的冲击效应,但在金融衰退时期则会吸收一部分金融不稳定对TFP的冲击,从而有助于稳定经济增长。
  • 马勇 张航
  • 全文[ PDF 1416164.0 MB ] 2017.5(8):1-17  共有 265 人次浏览
  • 金融分析的制度范式:问题、理论与中国视角
  • [摘要]全球经济重心重新东移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崛起正在挑战主流经济金融学的至尊地位,使得人们对一种更具解释力的分析范式充满期待。主流学者凭借“无机”哲学观,固执地捍卫着单凭市场之力便可达成均衡的理想境界。未料,货币因素从一开始就撕裂了主流框架,使得几代学者相继充当“裱糊匠”,勉强维系了一个排斥货币因素的货币金融分析范式。本文试图依托全新的“有机”哲学基础,通过重新引入货币因素特别是金融权利要素构建货币金融分析的新范式。目前,对于中国经济学家来说,重建金融分析新范式的必要条件(经济崛起)正在具备,但充分条件(哲学基础)的准备则任重道远。本文认为,只有基于人的金融权利和金融行为以及经济主体之间的有机金融联系,金融分析制度范式的建立方能寻找到合理的逻辑起点。对于中国经济学家而言,至为重要的是重新确认“中式”经济金融制度均衡的内在机理与实际绩效。
  • 张杰
  • 全文[ PDF 2184567.0 MB ] 2017.4(8):1-25  共有 270 人次浏览
  • 汇率波动下的汇率预期不确定性测度研究———基于潜在预期信息的视角
  • [摘要]随着汇率市场化程度的提升,汇率波动的频率和幅度与经济主体的预期不 确定性紧密相关。 本文通过构建含已实现波动率的不可观测成分随机波动模型(UCSV? RV),加入 NDF 市场中存在的潜在汇率预期信息,对人民币汇率预期不确定性进行测度并 验证其有效性。 结果发现:与传统 GARCH 模型测度的汇率预期不确定性相比,UCSV?RV 模 型所测度的汇率预期不确定性能够更加有效地反映市场对汇率预期产生的动态偏差。 此 外,人民币汇率预期不确定性能够较好地反映出汇率的顺周期变化趋势,且与经济政策和贸 易政策不确定性密切相关。 中央银行在使用逆周期因子调节汇率变化时,可关注汇率预期 不确定性变化,以防范汇率预期不确定性急剧上升对经济的不利冲击、降低外汇市场风险。
  • 王爱俭 刘浩杰
  • 全文[ PDF 1160290.0 MB ] 2020.5(2):1-13  共有 292 人次浏览
  • “双支柱”调控的研究进展:综述与评介
  • [摘要]建立和健全“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框架,是党的“十 九大”报告关于金融改革发展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中国提出的“双支柱”调控框架,其 核心是要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同时纳入政策框架,通过强化二者之间的协调配合, 更好地实现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共同稳定。本文对最近十年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 的归纳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已有文献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 向。本文的综述和评介有助于从理论上深化对“双支柱”调控的认识,也有助于在实践中 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框架。
  • 马勇 姜伊晴
  • 全文[ PDF 1004744.0 MB ] 2019.6(10):1-14  共有 257 人次浏览
  • 怎样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
  • [摘要]从补全经济发展短板以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的要求出发,以宏观审慎监管 体系转变、对外金融开放全面提速、金融科技全面渗透、全球金融市场关联性和互动性增 强、经济主体主动加杠杆等为标志,中国金融行业经营环境正面临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周 期性或永久性的变化将深刻影响金融行业乃至整体经济的发展。现阶段保障经济的平稳 发展需要稳健型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稳健型货币政策效果的关键和前提是管好货币供 给总闸门。本文结合当前经济和金融发展特点论述了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的内涵与必要 性,并对如何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进行了深度分析。
  • 何德旭 余晶晶
  • 全文[ PDF 2787687.0 MB ] 2018.4(9):1-10  共有 324 人次浏览
  • 股价范式转变、宏观经济动态与货币政策反应
  • [摘要]本文通过构建包含范式转变的DSGE模型,对股价增速的结构性变化及其 宏观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货币政策是否应该对股价波动做出反应。 研究结果表明,当政策当局发出一个关于股价调控的信号时,如果市场预期该信号可信, 那么各主要的经济和金融变量都会在目标期内顺利达到均衡水平,反之,如果市场预期政 策当局所发出的信号不可信,那么各主要经济和金融变量将长期偏离均衡水平。此外,本 文还发现,在股价增速发生范式转变的过程中,货币政策对股价波动做出适度的反应能有 效降低经济和金融波动,从而降低社会福利损失;但如果反应力度过大,则会破坏经济和 金融稳定,同时导致社会福利损失大幅上升。
  • 马勇 张书华 董怡辰
  • 全文[ PDF 2000061.0 MB ] 2020.6(2):1-19  共有 270 人次浏览
  • 比较金融体系与中国现代金融系统建设
  • [摘要]比较各国金融体系可以发现,银行导向的金融体系通常具有更加强烈的政府干预倾向,而在(资本)市场导向的金融体系中金融资源的配置主要依靠市场机制。银行导向和市场导向各有优缺点,前者通常是后发国家实现赶超的工具,而后者则是全球领先国家的根本特征。中国现有的银行导向金融体系客观上适应了人口红利时期动员储蓄、推动大规模投资的需求,但是,随着中国经济正在面临的结构性变化,这种体系必须改革。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开放的市场导向体系,让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发展强大的资本市场以及培育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的机构投资者,改革人民币的发行机制,推动人民币成为关键储备货币。
  • 殷剑锋
  • 全文[ PDF 2238949.0 MB ] 2018.5(9):1-15  共有 250 人次浏览
  • 货币周期与资产定价: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
  • [摘要]本文通过构造货币状况指数,对货币周期和资产定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 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行业的资产定价对货币周期的敏感性问题。实证结果 表明:(1)货币周期因子对股票收益率具有显著影响,且引入货币周期因子后的扩展 Fama-French模型具有更强的解释力,表明货币周期确实对资产定价具有重要影响; (2)货币周期对股票收益率具有“顺周期性”的影响,即股票组合的超额收益率随着货币 周期的扩张而上升,随着货币周期的紧缩而下降,且这种影响在“流动性过剩”和“流动性 不足”的时期更加明显;(3)货币周期与Fama-French传统三因子之间存在着普遍的交互 效应。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宏观货币周期的变化会显著影响资产定价,这也为关注 货币周期和股票市场稳定的政策实践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 马勇 何顺
  • 全文[ PDF 2307545.0 MB ] 2019.2(10):1-24  共有 433 人次浏览
  • 货币政策两分法、操作(中间)目标与货币调控方式
  • [摘要]在对货币政策两分法和操作目标、中间目标等相关概念进行说明和清晰界 定基础上,本文指出,随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的深入发展,主要中央银行普遍放弃了 中间目标的政策模式,有关货币调控方式的讨论主要是指操作目标。操作目标则是货币 政策的逻辑起点,对于反映货币政策当局政策立场,有效传递中央银行决策信息并引导市 场预期,顺利实现产出、物价等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至关重要,是划分货币调控方式的最主 要标准#利率政策一直是现代中央银行最主要的货币调控方式,但各国之所以开始采用 数量型货币调控方式,很大程度上与储备头寸说和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特殊的成立背景以 及体系架构密切相关,这对中国货币调控方式转型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
  • 李宏瑾
  • 全文[ PDF 2056243.0 MB ] 2019.3(10):1-17  共有 328 人次浏览
  • 中国的房价上涨与实体经济投资:拉动效应还是挤出效应?
  • [摘要]本文构建了一个包括家庭、房地产部门、房地产相关部门和其他实体经济 部门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发现房价上涨影响实体经济投资的机制有静态和动态的拉动 效应和挤出效应。综合静态和动态效应,房价上涨有可能会拉动实体经济投资,也有可能 会挤出实体经济投资,还有可能对实体经济投资的影响不显著。基于2001-2015年中国 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来看房价上涨挤出了实体经济的投 资,其中房价上涨1%,实体经济投资下降0.219%;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房价上涨挤出 了实体经济投资,其中房价上涨1%,实体经济投资下降0. 295%,中西部地区房价上涨对 实体经济投资的影响不显著。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增加实体经济投资需要控制房价, 特别是东部地区的房价。
  • 郑东雅 皮建才 刘志彪
  • 全文[ PDF 943542.0 MB ] 2019.4(10):1-13  共有 321 人次浏览
  • 人民币与新兴市场货币的联动分析
  • [摘要]在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本文基于标准Frankel-Wei框架,将两步回归法与 分段回归相结合,以2005年7月21 H-2018年12月31日作为样本区间,探究人民币与 新兴市场货币的联动程度及其结构性变化。研究发现:人民币作为“地区性重要货 币”,与东南亚和美洲的新兴市场货币联动性较强;地区层面的时变权重显示人民币与 新兴市场货币的联动性绝大多数时间弱于美元;2010年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与更 多的新兴市场货币表现出正向联动性,2015年汇率制度改革对人民币与美洲地区新兴 市场货币联动性影响较大。相关结论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设计与实施具有参考价 值。
  • 何青 余吉双 涂永红
  • 全文[ PDF 1260457.0 MB ] 2019.5(10):1-13  共有 307 人次浏览
  •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及其实践价值
  • [摘要]马克思的货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货币理论思 想史中无可替代的里程碑。本文从货币来源和货币本质、货币职能、货币的历史性三个方 面概括了马克思货币理论的主要内容,从货币内生的信用机制、货币职能与货币需求、货 币内含的金融功能、货币的经济社会功能四个角度对马克思货币理论做出了延伸理解,基 于从货币本质和功能看“比特币”、货币层次的需求界定和供应量划分、防范系统性金融 风险和金融监管重心等三个视角讨论了马克思货币理论的实践意义。
  • 王国刚
  • 全文[ PDF 1031871.0 MB ] 2019.1(10):1-14  共有 448 人次浏览
  • 现代金融学的历史演进逻辑
  • [摘要]金融学的微观理论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而宏观理论演进的历史脉络至 少可以回溯到19世纪50年代甚至更早。本文通过梳理金融学理论的发展与演进,提出 现代金融学可以划分为宏观金融学和微观金融学两大支柱,并通过对两大支柱核心理论 的内容以及历史演进过程进行系统梳理,提炼出看似平行发展并不交叉的两个领域间的 内在逻辑联系,指出金融价格是联结宏微观金融学理论的逻辑枢纽。从过去一个多世纪 的相关理论兴衰交替来看,偏离(远离)金融价格核心指标的数量型金融理论终将因“理 论与实践的脱节”及“科学性缺陷”而淡出历史舞台。
  • 张成思
  • 全文[ PDF 2233315.0 MB ] 2020.3(2):1-26  共有 537 人次浏览
  • 金融周期与非金融企业杠杆率
  • [摘要]本文基于2007-2017年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与季度金融周期指 数的匹配数据,实证分析了金融周期对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周期与 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之间存在正向关系。此外,在不同维度杠杆率的视角下,金融周期主要 作用于企业长期杠杆、银行杠杆以及商业信用杠杆,对短期杠杆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影响 机制方面,实证结果证明了金融周期所包含的信贷规模和资产价格的变化将分别通过银 行信贷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影响企业的负债与资产,进而影响企业杠杆率变动。本文的 研究为理解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变动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 马思超 李建军 韩珣
  • 全文[ PDF 935057.0 MB ] 2020.4(2):1-15  共有 382 人次浏览
  • 全面剖析中国企业杠杆率的异质性:规模、周期与盈利能力
  • [摘要]本文基于Wind上市企业数据库、工业企业数据库和BVD Oriana亚太企 业数据库对中国企业杠杆率的结构特征和风险进行测算、对比和分析,试图全面了解中 国企业杠杆率的现状。从宏观结构来看,大企业的杠杆率是顺周期的,而且上市企业顺 周期性更为明显,而小企业杠杆率的周期特征并不明显;中国企业长期杠杆率分化而短 期杠杆率趋同;制造业行业降杠杆比整体更为显著。从微观结构来看,高盈利企业的杠 杆率更低,且这个特征在民营企业中更突出;僵尸企业的杠杆率水平远高于普通企业; 国有企业杠杆率水平更高,但去杠杆趋势并不显著。目前,风险债务的杠杆率较高,但 是中国企业的信贷资源风险和收益的匹配情况持续改善。短期来看,去杠杆的政策主 要应该落实在僵尸企业和低盈利企业中,并对建筑业、房地产、批发零售业和采矿业等 高杠杆行业加强控制;中期来看,解决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有助于改善杠 杆率;长期来看,只有促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与提高生产率水平,才能从根本上防范企业债务风险。
  • 张明 李曦晨 王喆
  • 全文[ PDF 1834767.0 MB ] 2020.2(2):1-18  共有 428 人次浏览
  • 农村合作基金会兴亡的再探讨
  • [摘要]从诞 生之 日起,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性质就存在争议 ,在其被政府关闭时,也 无一致的看法。本文认为 ,农村合作基金会是 一个 由地 方政府控制 的、带有合作制成份 的、非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农村合作基金会 的创立,是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 中的一个创新。 农村合作基金会 内在的混乱的组织制度、外在 的制度环境 以及亚洲金 融危机爆发的“导 火索”作用 ,促使政府最终将其关闭。农村合作基金会 虽然是不成功的探 索实践,但在农 村金融体系发展史上 曾起到某些积极作用。政府部 门在农村合作基金会管理方面存在诸 多缺 陷,其教训值得深思与重视。
  • 赵学军
  • 全文[ PDF 771557.0 MB ] 2018.1(9):1-10  共有 400 人次浏览
  • 为什么选择国有金融制度
  • [摘要]长期以来,理论界对于国有金融制度角色及其绩效的评价见仁见智。不少人 认为,除了国有安排,中国经济改革过程还有其他更好的金融制度选项。本文试 图对此问题 进行系统梳理与澄清。若基于理论与历史相统一的逻辑视角,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安排,国 有金融制度先是承接了中国深厚制度传统,特别是战时金融的制度遗产 ,后又为支持经济赶 超与经济改革而重新量身定做 ;它深嵌于由新中国建 国以来的后发工业化、放权让利改革 中 的财政 困局,以及经济崛起对战略性金融制度 的长期需求等重要环节联接而成的逻辑链条 之中。其制度面 目虽然迥异于欧美模式的标准轮廓 ,但却别无他选,因为除此,其他任何金 融安排均无力支持过去近40年来史无前例的伟大制度转型和经济崛起。更何况 ,这种被 国 内外长期诟病甚至诅咒 的“异类”金融制度,经历数度劫波之后 已然成长为全球最具影响力 的金融力量之一。本文的结论是 ,准确评判国有金融制度角色与绩效 的要害不是看它是否 符合什么先验的标准模式,而是看它能否有效支持长期的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的增进。
  • 张 杰
  • 全文[ PDF 1277469.0 MB ] 2017.1(8):1-15  共有 290 人次浏览
  • 政府基本医保对商业健康保险 有“促进效应”吗
  • [摘要]现有文献发现政府基本医保对中国商业健康保险有“促进效应”,但是理论 解释模糊不清,可以称之为“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之谜”。本文推导出商业健康保险在 医疗服务体系中发挥精细化管理功能需要的条件,基于此,从供给端揭示了政府基本医保 对商业健康保险的结构性影响,进而对“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之谜”提出以下解释一 政府基本医保对商业健康保险“促进效应”仅体现在储蓄型险种上。而我国财产保险公 司健康保险业务仅经营保障型险种,人身险公司健康保险业务则以储蓄型险种为主,使用 省级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政府基本医保对财产保险公司健康保险业务 没有促进效应,对人身险公司的健康保险业务则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 阎建军
  • 全文[ PDF 2004451.0 MB ] 2018.2(9):1-14  共有 335 人次浏览
  • 新发展格局下的金融变革
  • [摘要]2020 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美国的打压持续升 级“三重冲击”,外加国内经济的“三期叠加”,对中国经济金融平稳健康发展构成严峻挑战。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一方面,全球经济几乎停摆,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逆全球 化”加剧; 各国政策刺激力度空前,全球杠杆率大幅攀升。另一方面,面对“三重冲击”与“三期 叠加”,中国政府创造性应对,化危为机,不仅实现了 2020 年主要经济体中唯一的正增长,保持 了经济金融的平稳运行,而且积极主动扩大金融开放,成为“大封锁”与“逆全球化”阴霾下的一 抹亮色。 新发展格局的提出为金融发展与变革指明了方向。金融( 包括金融科技) 如何更好地服务实 体经济,提升金融效率,促进二者的畅通循环; 如何保持宏观杠杆率的基本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 金融风险的底线; 如何统筹好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等等,成为中国金融发展进入新阶段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国金融报告 2020》主报告组
  • 全文[ PDF 2646553.0 MB ] 2021.1(3):1-20  共有 965 人次浏览
 1  2  3  4  5  6  7  8  9  10 »